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1)——声母的分类
发布时间:2024-01-30
阅读次数:1100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普通话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音节、变调、轻声、儿化和语调。
汉语音节,分为两部分,音节开头的辅音称之为“声母”,声母后面的部分称为“韵母”。如果音节开头没有辅音,这个音节的声母就是零声母。普通话共有22个声母,除零声母外,其余21个声母可以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分类。3.舌尖前音(舌尖与下齿、舌叶与齿龈接触或接近):z、c、s5.舌尖后音(舌尖翘起向硬腭前部接触或接近):zh、ch、sh、r6.舌面音(舌面前部、硬腭前部接触或接近):j、q、x7.舌根音(舌根、软腭前部接触或接近):ɡ、k、h辅音的特点是气流在声腔中受到阻碍,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就是发音方法。辅音的发音有一个动程,按时间顺序分为:成阻-->持阻-->除阻。1.塞音:b、p、d、t、g、k,也称为“爆破音”。成阻阶段发音部位完全闭塞,气流无法通过;维持到除阻阶段,阻塞突然放开,压力很大的气流冲出发出声音。2.擦音:f、h、x、sh、x。成阻阶段发音器官靠近,留下狭窄的缝隙;持阻时气流从缝隙挤出形成湍流发出声音。3.塞擦音:z、c、zh、ch、j、q。成阻阶段发音部位完全闭塞,气流无法通过;持阻时阻碍略微发送,气流挤出产生摩擦,形成先瑟后擦得音。塞音和擦音紧密结合在一个发音过程中。4.鼻音:m、n。成阻阶段口腔里形成阻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气流通向鼻腔的通道;持阻阶段气流通过鼻腔发音。5.边音:l。成阻阶段舌尖与上齿龈接触形成阻塞,舌头两边流出空隙;持阻时气流振动声带,从舌边流出。6.近音:也称“通音”,r。成阻阶段发音器官接近,口腔通道变窄,留有比擦音大、比高元音小的缝隙,未达到形成湍流的程度,气流通过时产生轻微的摩擦。1.根据发音时声带的状态,辅音声母还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
除此之外,其余17个为清音,包括:b、p、f、d、t、g、k、h、j、q、x、zh、ch、sh、z、c、s。2.根据气流强弱,塞音和塞擦音可以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不送气音,共6个,包括:b、d、g、j、zh、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