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识
课程代码: 701121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学 时:线上理论学习36学时,线下实践军训112学时
学 分:2分
适用专业:适用全院各专业学生
编 制:潘小莉
审 定:余 璐
二、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根据教育部 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教体艺〔2019〕1号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三条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要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和国防行为能力要求,关键要抓好“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最新修订的《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开设军事理论训练课程标准,结合全院各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的应该培养学生“了解军事理论基本知识、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增强强军强国的保家卫国的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目标而制定。
(二)课程性质
《军事理论》课程是三年制高职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激发大学生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课程,是把当代战争特点、国家安全知识概述、信息安全、当代国际形势分析、中国国防及战争史、我军作战理论与实践、信息时代武器装备基本知识等内容融合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是加强大学生对国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核心课程。
(三)课程地位与作用
《军事理论》课程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国家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渠道之一,是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及各专业课程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交叉学科;是在为大学生学习《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及各专业课程学习做好前期准备的一门公共通识课程,是一门对大学生专业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爱国情感的激发都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的重要课程。
三、设计思路
(一)本课程是一门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课程,主要围绕“保家卫国、争做党和人们需要的具有崇高爱国主义情怀的当代大学生”为教育主题,用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事迹为案例的启发性课程。
(二)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三条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为原则。
(三)本课程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是依据《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为依据,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的创新总体要求,充分利用网络共享教学资源,加强优质在线教育课程资源的使用,提高教学效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设计如下:
1、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课程学习方式为线上学生自主学习和线下教师集中研讨相结合,线上自主学习主要是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由学生结合教学进度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时间不能少于36课时,对线上教学内容进行聆听、思考和分析,最后内化为自我强烈的爱国主义内心信念。
线下集中学习主要是指新生报到后,集中军训两周,每天保证8小时训练,走方队、站军姿、唱军歌、练军拳等军事理论实践内容为主。
2、线上教学资源选用
经过对多家互联网教学平台进行考察对比,最后确定使用智慧树网络共享课程进行线上教学。
3、辅导教师职责
辅导教师由校内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应具有较好的沟通协作能力,热心服务且诚信尽职,并具备较便利的上网条件;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并熟悉相关课程,辅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如下:
(1)引导学生学习:课程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内容指导。指导形式包括课程论坛、公告等,总体介绍课程的学习进度安排、学习内容总结及考核方式与要求等。
(2)督促学生按照进度学习并完成线上作业。
(3)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线上考核。
(4)负责学生成绩录入。
(四)为提高网络共享课程教学质量,按时完成线上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导教师应该坚持与学生以微信、QQ、电话及面对面等多种方式进行充分沟通交流。
四、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了解国防知识,了解航天、自动化指挥、新概念武器技术给现代战争所带来的新变化,理解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要求,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奠定基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
1、素质目标
① 引导大学生认识强军兴国的重要性;
② 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家国情怀;使大学生向“戍边英雄”学习,树立现身国防事业的人生奋斗目标;
③ 增强大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使大学生树立“好儿女志在四方”的保家卫国的人生理想;
④ 培养大学生自觉维护网络安全,远离网络游戏,回归现实立志报效祖国。
2、知识目标
① 了解当代军事理论知识及学习的重要意义;
② 了解当代战争及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③ 了解当代战争武器的最新发展技术;
④ 了解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
3、能力目标
① 使大学生学会判断哪些行为可能涉及泄露国家秘密,学会维护信息安全;
② 使大学生自觉遵守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③ 使大学生学会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
④ 使大学生掌握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学习方法。
五、课程内容设计
序号 | 课程内容 | 教学要求 | 参考学时 | |
线上 | 线下 | |||
1 | 第 一章 国际战略环境与国家安全 | 要求教师通过智慧树网络平台监控辅导学生学习。 | 6 | |
2 | 第二章 中国国防 | 要求教师通过智慧树网络平台监控辅导学生学习。 | 6 | |
3
| 第三章 战争史与军事思想 | 要求教师通过智慧树网络平台监控辅导学生学习。 | 6 | |
4 | 第四章 我军作战实践与理论发展 | 要求教师通过智慧树网络平台监控辅导学生完成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 8 | |
5 | 第五章 信息时代武器装备及基本战术运用 | 1.要求教师通过智慧树网络平台监控辅导学生完成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2.要求教师在线下对学生进行TRIZ创新方法训练。 | 8 | |
合计(期末线上考核2课时) | 36 |
六、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线上考核占100%。包括线上视频、每章习题与见面课的学习情况。
(二)成绩计分方式及标准
总评成绩以优秀、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按照五级制打分标准。线上的平时成绩及期末考核均以百分制计分,总评转为五级制。
优秀(90-100分):学生融会贯通军事理论基本知识,认真完成线上作业及见面课。
良好(80-89分):学生深入理解军事理论基本理论,认真完成线上作业及见面课。
中(70-79分):学生基本掌握军事理论知识,认真完成线上作业及见面课。
及格(60-69分):学生基本了解军事理论知识,完成了大部分线上作业及见面课。
不及格(60分以下):学生不熟悉、不理解军事理论知识,线上作业及见面课大部分未完成。
(三)考核规定
1、学生应按照规定要求修读课程,在线完成全部教学活动,参加课程考核并通过后方可取得学分。
2、学生在课程允许线上报到起30天(含)内仍未报或学习进度为0的,或线下集中研讨参与不足3次的,所修读相关课程考核成绩记为“0”分,不能取得相应学分。
七、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当前,教学内容以智慧树教学平台由国防大学、北京大学、海军指挥学院、陆军指挥学院等联合录制的《军事理论—军事思想强化版》国家金课课程为主,没有线下为学生指定教材,如果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为学生征订教材,一般以国家规定统一使用的教材为主,不选用国家未指定教材和自编教材。
(二)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线上教学内容的进度、章节内容衔接及与典型案例相互融合;
2、在教学过程中,辅导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按照进度学习,认真思考和理解线上教学内容。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开辟网上教育教学新领域。充分利用“智慧云”共享资源课线上教学手段,打造跨时空、跨地域、跨学校的的丰富多彩的网络教学资源体系。
2、充分发挥团队教学优势,组建学院大学生军事理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库,包括电子教案、特色实训项目、主题活动录像、线上共享精品课程等,积极与同类学院进行交流,扩大学院军事理论教学经验交流。
八、教学评价
(一)学习过程评价
根据学生在线上每个学习情境或者学习任务中,学习积极性、任务完成情况及提交作业等所反映出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等平时学习情况,考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
(二)期末综合评价
在学期末进行军事理论综合知识线上考核,最后将百分制成绩转化为五级制计分。(三)军事技能训练完成程度评价
实践技能部分的成绩以军训期间,学生的出勤率、完成军训技能训练的基本动作要领等方面给出成绩,成绩以五级制计分。
九、其它说明
(一)制定课程标准依据的是根据我院课程整体设计而进行,重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当前主要采用线上教学。
(二)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全院各专业学生,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与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