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识
课程代码:701136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学 时:16
学 分:1
适用专业:交通测绘系、公路桥梁系、汽车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各专业
编 制:余璐
审 定:余璐
二、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依据国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以及新时代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结合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以及全院2024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大学美育》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二)课程性质
大学美育是一门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是学校对大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各艺术门类美的表现形式,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三)课程地位与作用
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大学美育》起着重要的补充和完善作用。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美育可以提升审美鉴赏力,塑造健全人格,美育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采用“讲授--欣赏--感悟”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美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
1、讲授。首先简要介绍美的基础知识,利用线上教学视频,结合多媒体资源和互动平台,学习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方面的内容,以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2、欣赏。选择适合学生欣赏的中外优秀艺术作品,通过图片展示和相关视频等形式将这些作品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通过作品对比、现场观摩,引起学生的感官刺激,增强学习的兴趣。
3、感悟。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在多种美育实践活动中能有所感受,进而加深对“美”的感悟。同时,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在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成为具备高尚情操、宽广视野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具体目标
1、素质目标:
①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① 了解中华美学精神,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 了解中国及其他国家的优秀艺术作品,树立正确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③ 激励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建立文化自信。
2、知识目标
① 使学生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方法和技巧;
② 从美的认识出发,领会中华传统美育精神,掌握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等审美形态特点;
③ 学会鉴赏艺术作品的知识方法;掌握艺术的语言,如色彩、线条、形状、构图等知识,领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之美。
3、能力目标
① 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艺术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②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
五、课程内容设计
《大学美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学时安排
序号 | 课程内容 | 教学要求 | 参考学时 |
理 论 | |||
1 | 艺术导论 | 艺术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美育的意义和作用 | 2 |
2 | 绘画艺术欣赏 | 绘画的发展历程 绘画的主要流派 绘画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 3 |
3 | 音乐艺术欣赏 | 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现形式 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不同风格音乐的欣赏方法 | 3 |
4 | 舞蹈艺术欣赏 | 舞蹈的种类和特点 舞蹈作品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 2 |
5 | 戏剧艺术欣赏 | 戏剧的分类和特点 戏剧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 2 |
6 | 影视艺术欣赏 | 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影视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 2 |
7 | 艺术实践 | 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的实践创作 | 2 |
合计 | 16 |
六、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线上考核占100%。包括线上视频、每章习题与见面课的学习情况。
(二)成绩计分方式及标准
总评成绩以优秀、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按照五级制打分标准。线上的平时成绩及期末考核均以百分制计分,总评转为五级制。
优秀(90-100分):学生融会贯通美育基本知识,认真完成线上作业及见面课。
良好(80-89分):学生深入理解美育基本理论,认真完成线上作业及见面课。
中(70-79分):学生基本掌握美育理论知识,认真完成线上作业及见面课。
及格(60-69分):学生基本了解美育理论知识,完成了大部分线上作业及见面课。
不及格(60分以下):学生不熟悉、不理解美育理论知识,线上作业及见面课大部分未完成。
七、实施建议
(一)教学资源
选用优秀的教学参考资料;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建立在线教学平台,提供课程资料、作业提交、在线测试等功能。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建议
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线上教学内容的进度、章节内容衔接及与典型案例相互融合;
②在教学过程中,辅导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按照进度学习,认真思考和理解线上教学内容。
2、教学手段建议
①多媒体课件与视频播放相结合;
②教学平台建课辅助教学;
③课程网站。
3、教师团队
①组建一支由专业教师和艺术爱好者组成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学质量。
②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八、教学评价
1、评价主体: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2、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升情况、实践创作作品等。
3、评价方式: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九、其他说明
1、本课程标准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的美育课程教学。
2、本课程标准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