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优秀毕业生 /正文

优秀毕业生张国呈——中交一公局集团“十大品牌员工”

发布时间:2024-03-28    阅读次数:383

张国呈,男,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现任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京津冀(雄安)区域经营开发中心总经理、党总支书记,并担任雄安启动区128项目、起步区燕赵大街项目及雄东片区B社区一标项目经理。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发展新的两翼,共同承担起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历史重任,有利于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培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形成河北两翼,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创造“雄安质量”,有利于推动雄安新区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张国呈2019年调任京津冀(雄安)区域经营开发中心经理以来,协助总部市场营销部门在雄安市场滚动开发了7个项目、合同额近60亿元,各项目产值在各片区内各大央企中拔得头筹区。

攻坚克难,坚定攻无不克的信心。雄安施工项目工期短、要求高、节奏快。从开工序幕那一刻开始,项目团队始终保持高昂工作状态,每周生产调度例会雷打不动,每一天早班会,中午空档期巡视,领导班子带班夜间巡查,没有一天停滞过,已经形成项目管理特色模式。项目工期16个月,除去天气等因素影响,实际可施工天数不到300天。如此一来,施工组织尤为重要。秉承早计划、早部署、早统筹、早安排方针,带领128项目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通过每周进行实地踩点,结合当前施工进度,部署接下来一周的工作量,再细化到每天。而每天的工作规划,又会结合施工种类和整体施工标段进行细化、量化、标准化。

抓进度的同时,他带领团队保质量、重安全、抓环保。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迅速召开现场质量问题警示会,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预控方案,加强后续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将问题消化在现场、消灭在萌芽状态,有力保证工程实体质量。也正因如此,128项目组织协作队伍1800余人,平均日产值达到500万元,创造了一个月1.5亿的产值记录。燕赵大街项目实现100天完成基坑开挖、100天完成管廊主体建设记录,展现了中交速度

创新开拓,坚定创新施工的决心。创新是永远的主题。2021年带领团队奋战预制管廊试验的落地实施和施工管理,最终实现“大尺度、长节段”装配式管廊中试工程成功落地。该试验施工长度约1公里,引进世界首台架廊机,填补了大吨位预制管廊施工技术的空白,形成系列成果,引领综合管廊领域发展。相较于现浇管廊,预制管廊不仅极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更是在人力、物力上做到了最大限度压缩。预制管廊的试验成功是128项目集中中交集团在雄安新区的各优质资源、共同发力,在新区创新创优、节能环保的重要举措,对新区更好更快建设产生重要试验作用。

“我们在坚持常态化管理、常态化考核的同时,还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与施工工艺,以数字化、信息化和可视化方式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做到精细化管理。” 2020年,一公司雄安区域“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工作室广泛开展创新创效活动,自主研发改良塔吊喷淋技术,成为雄安容东片区首家使用塔吊喷淋循环系统解决基坑扬尘问题的工程单位。成立仅半年,就获得了“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金奖、“燕赵杯”全国BIM技术大赛二等奖。

暖心基层,永葆为民服务的初心。“一刻不能松懈,一刻不能懈怠。当来到雄安,真正进入角色,担起这份属于我们作为国企的责任时,你没有选择,一个个节点、一份份成绩单,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担当。”面对高峰期1800余工人的施工现场,他推行多项特色安全文化进基层。人人佩戴安全红袖标、带头讲安全、安全无空档巡视、每日早中晚带班巡视、安全24小时全覆盖等。项目还获得雄安新区第一批“三实三优”示范工地。开展一月一主题和周周查活动,普专结合,做到全覆盖。在他的推动下,“安全袖标文化”活动从2021年安全生产月开始实行,通过班子带头、全员参与,压实责任、划分职责,规范生产、夯实基础,齐抓共管、多措并举等形式,为项目施工保驾护航。

在雄安,面对项目施工的超强压力和超快节奏,员工和队伍偶尔难免有小情绪。一有时间,他总是喜欢去现场转转、去办公室看看,和他们聊聊天。“大家都不容易,都有或多或少的难处。或许他不能帮所有人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每天解决一点点,十天一定可以解决一个大麻烦。”,他所说的128项目,月均观摩60余次,成为标杆品牌的“网红”打卡地,连续3个季度被授予雄安新区最高等级的信用评价单位,使得中交管廊品牌在雄安新区彻底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