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匠心 创造未来”之杰出校友——武鸿科
武鸿科,1992年毕业于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桥梁系道桥8816班,现任陇西县县乡公路管理站站长。参加工作30年来,他扎根县乡公路建养管护一线,默默织就乡村致富路幸福路,将人生的梦想镌刻在不断延伸的农村公路上,2024年被交通运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最美公路人”。
在陇西县北站至渭阳至花园至神家川公路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修整边沟。武鸿科像往常一样,一边询问边沟建设情况,一边叮嘱施工注意事项。
陇西县县乡公路管理站站长武鸿科:现在边沟一天能打多少米?
施工现场负责人贾兴昌:一天能打100米。
陇西县县乡公路管理站站长武鸿科:100米的话,现在有点少。要加快一下进度!边沟主要把平面和填芯要做好,拆模以后,要把边沟外面及时回填。一定要填实,边沟施工一定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修路修身、养路养心”这是武鸿科一直以来坚守的职业信条,每次现场检查,他都要叮嘱施工人员用心修好每一米工程,这也是他作为一名“公路人”一直坚守的底线操守。
1992年8月,武鸿科从甘肃省交通学校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陇西县县乡公路管理站工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武鸿科明白,只有深入施工一线才能发挥所学,积累更多经验,成为一名合格的“公路人”。为此,他没少下基层。陇西漫山遍屲修建的每一条县乡道路上,都留下了他奔波忙碌的身影。
工作以来,武鸿科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并学习运用国内公路建养管护新技术。针对陇西县山区公路比重大、抗灾害能力薄弱的特点,他凭借多年养护经验,在2006年至2007年西二十铺至五竹通乡公路(陇西段)改造工程中创造性地首次使用稳定土拌和站和平地机、摊铺机等路面配套机械设备;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陇西县文峰镇至武山县草滩公路改建工程路面基层施工中首次采用了冷再生施工工艺,混凝土路肩墙采用了滑模施工技术;2022年农村公路养护维修工程实施中,采用同步碎石封层与沥青面层精表处技术;2023年通乡三级路改造项目中,采用基于同步摊铺的高性能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和先进技术的使用,不仅加快了工程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同时最大限度降低了施工成本、节约了能耗、保护了当地生态,推动了农村公路绿色发展。逐渐地,一条条“四好农村路”,成为联通城乡、带动群众脱贫的致富路幸福路。2017年,陇西县荣获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荣誉称号。
特别是近年来,武鸿科更加重视县乡公路机械化、科学化养护,带领技术人员大胆创新,学习先进的机械化养护理念,减轻一线养路职工的工作量。以专业队与劳务队相结合的形式,对管养的农村公路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排水、安防设施展开全面养护。将农村公路桥梁纳入专项养护管理,将碳纤维布粘贴、专用钢板加固、梁板同步顶升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首次运用到农村公路桥梁养护中。订制农村公路养护路线、桥梁二维码身份证……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开启了陇西县农村公路智慧养护新征程。
如今,陇西县县乡公路管理站代养省道5条89.72公里,养护县道8条203.23公里,乡道5条44.16公里,代养村道29条83.6公里。全县优良路率达到85%以上,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也在全省86个县区考核中一直名列前茅,“农村公路养护看陇西”成为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多年来,凭借精湛的工程技术和优秀的管理才能,武鸿科先后被授予全市交通工作先进工作者、全省“农村公路‘双优双百’创建活动优秀管理(技术)人员”、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第二批县管拔尖人才、2022年度陇原“最美路长”等荣誉称号。
“一个人一辈子专心干好一件事就够了”!这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写照,也是武鸿科这位“最美公路人”的职业信条。躬耕公路30载,如今,他依然奔波在县乡公路养护一线,用心绘就着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陇西县县乡公路管理站站长武鸿科:下一步,我将带领全站干部职工,持续开展安全生产、质量提升、成本控制为主要内容的提质增效行动,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专业化养护,为陇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公路保障,将我的人生梦想绘制在陇西的阡陌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