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助推 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
党的十九大以来,学院按照党中央和教育部门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下简称“三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从整体上助推学院思政课建设,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运用到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思政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思政课堂成为学习与宣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渠道、主阵地。
二、建设依据
(一)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三)2019年9月2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的《“新时代髙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教党函(2019)90号)。
(四)2021年4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国教材(2021)2号)。
三、建设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建设为着力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精准融入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三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覆盖全体大学生,贯穿于高职三年的全过程,不断推动思政课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课程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
通过本项工作,要更好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带领学生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理论与实践贡献、方法论、理论品格和历史地位,引导广大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
四、建设任务
(一)坚持系统安排,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深化新思想学理研究。
1.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为主,找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相关课程的融入点,编写出“三进”的课程教学大纲、专题化的教学讲义与教学课件,建立课程案例数据库,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教学基本文件建设。
2.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研究,将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起来,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内涵,形成相对统一的参考教案。
3.进行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组织力量分课程编写相关教学辅助资料,编写与统编教材相配套的教师参考资料、疑难问题解析、教学案例解析、学生辅助读本等教学用书;整合教学资源,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积极开展微课录制、音视频等教学资料整理,不断丰富教材形式和载体。
(二)结合学科特点,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学深悟透新思想。
1.做好学院思政课教师梯队建设,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形成教学团队,搭建课程框架、整合教学提纲;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思政课教师、兼岗教师、相关通识课教师担纲授课,用故事讲清道理,用道理赢得认同,在认同中坚定方向。
2.依托《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个教研室,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主题教研活动,跟进听讲、试讲等工作。
3.强化显性思政,让传统的思政课上出新面貌。大一学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加以落实。其中,《思想道德与法治》要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建设、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进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教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系统全面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其既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又相对独立成体系,引导学生学习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实践意义,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基本观点、实践要求。此外,在大一、大二学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应以《形势与政策》课程每学期进行四个专题的教学,要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结合当前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重点讲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理论探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坚定“四个自信”。
4.细化隐性思政,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主动性,深入发掘通识课、专业课的育人资源,助推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以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生动的案例和对国情的贴切把握,结合学院特色,彰显专业特点,赢得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
(三)注重适宜实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使新思想落地生根。
1.与学院思政工作紧密结合、共同推进,在思政课教学工作中,落实好《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思政教育“123456”工程,构建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
2.依托学院“联系联班”制度,在深入联系学生中传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联系联班”基础上结合实际推行“精准帮带”、“线上线下、共同发力”等学生思想教育新模式,努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中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局面。
3.与学院各专业系部合作,结合专业特点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例,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专业实际紧密结合,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获得感与实在感。
4.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作用,拓展实践教学基地、丰富实践教学手段,在生动现场教学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热潮,并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学深悟透、入脑入心、推动实践。
五、建设保障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细化职责,强化管理,把此项工作当做长期任务来抓,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由学院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及党委宣传统战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进行指导和检查,把过程抓实,把管理抓细,推动工程持续、稳步开展。
(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要结合工作实际,统筹安排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做好相关内容的审核把关,并具体负责 “三进”及思政课建设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协同配合。
(三)保障到位、力求实效。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拨出专门经费用于“三进”及思政课建设,做好经费保障;每个课程团队要配足人员,做实做细“三进”课程建设,做好人员保障;向国内同行请教咨询,确保“三进”及思政课建设内容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做好技术保障。
(四)开展培训、强化示范。组织开展课程教材专题培训,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的系统性、准确性与适宜性;紧密结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师培训必修内容;及时总结学习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典型经验,交流互鉴,引领示范,确保落全落实落好。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1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