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 /甘肃省职业技能大赛 /正文

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评审方案

发布时间:2018-10-29    来源:党委宣传部(统战部)    阅读次数:304

一、奖励办法

根据《甘肃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的通知》(甘教职成〔201818号)规定,本次比赛各赛项按组别分别设奖,一等奖占参赛作品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作品总数的20%,三等奖占参赛作品总数的30%,四舍五入,不出现并列。大赛获奖者,由省教育厅发文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

二、比赛及评审办法

1.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提交的视频和相关材料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材料评审(材料评分标准见表1、表2)。

2.现场比赛选手按抽签顺序依次进行比赛(现场比赛评分标准见表3)。

3.现场比赛时,比赛选手(主讲人)讲解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效果等,时间不超过7分钟;评委根据比赛内容提出问题,选手进行答辩,答辩时间不超过3分钟;换场时间3分钟。

4.选手最后总得分由材料评审分(百分制)和现场比赛分(百分制)计算而成,其中材料评审分占总分的50%,现场比赛分占总分的50%。总分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5.全部比赛结束1小时后公布成绩并进行现场公示,公示时间半天。之后将在教育厅网站向全社会公示,公示期为五个工作日。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以学校为单位,书面向仲裁组提出仲裁申请。

三、评审标准(见表1~表3

1 教学设计赛项材料评审指标

 

评价指标

评价要素

评分标准

学情分析

5

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认知结构、学习特点等分析准确。

A:4-5

B:2-3

C:0-1

教学目标

10

教学目标设定契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培养目标,阐述清晰;实现路径明确,可测量、可评价,重难点判断准确。

A:9-10

B:7-8

C:5-6

教学内容

25

教学内容选取以有关教学标准为基本依据,体现信息技术发展、产业升级的最新要求;有机融入文化育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等元素;内容科学,概念严谨,结构清晰,重难点突出,载体丰富,支撑教学目标。

A:21-25 B:16-20

C:11-15

教学组织

35

以学习者为中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基于学情分析,教学环节构思得当,教学手段与方法选取恰当,教学活动创设合理,教学评价科学;专业教学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工匠精神培育。

A:30-35

B:24-29

C:18-23

信息技术应用

15

具有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合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打造智慧学习环境:恰当应用数字化记录和分析,进行多维、智能评价。

A:13-15

B:10-12

C:7-9

特色亮点

10

理念先进,立意新颖,方法独特,恰到好处: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创新教学模式: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A:9-10

B:7-8

C:5-6

 

2 课堂教学赛项材料评审指标

 

评价指标

评价要素

评分标准

学情分析

5

对学生已有的专业起点、知识技能、学习特点等分析准确。

A:4-5

B:2-3

C:0-1

教学目标

10

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认知结构、学习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定教学目标;阐述清晰、路径明确,重难点判断准确。

A:9-10

B:7-8

C:5-6

教学内容

20

教学内容选取符合国规教材要求,以有关教学标准为基本依据,体现产业升级、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要求;有机融入文化育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等元素;内容科学,概念严谨,结构清晰,重难点突出,载体丰富,支撑教学目标。

A:17-20

B:13-16

C:9-12

教学实施

40

以学习者为中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因材施教; 合理应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模式;教学活动创设合理,时间分配合理:教学手段与方法选取恰当,重难点讲解透彻,师生、生生良性互动,教学评价科学;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体现“做中学,做中教”,注重工匠精神培育;教师仪表端庄、语言规范、表达流畅。

A:34-40

B:27-33

C:20-26

信息技术应用

15

具有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将合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打造智慧学习环境;恰当应用数字化记录和分析,进行多维、智能评价,开展教学过程监测与学习结果诊断。

A:13-15

B:10-12

C:7-9

特色亮点

10

理念先进,立意新颖,方法独特,恰到好处: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创新教学模式,有较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A:9-10

B:7-8

C:5-6

 

3 现场比赛评审指标

 

评价指标

评价要素

评分标准

仪容仪表

5

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仪态端庄大方,表达自然流畅。

A:4-5

B:2-3

C:0-1

教学目标

10

教学目标设定契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培养目标,阐述清晰;实现路径明确,可测量、可评价,重难点判断准确。

A:9-10

B:7-8

C:5-6

教学内容

20

教学内容选取以有关教学标准为基本依据,体现信息技术发展、产业升级的最新要求;有机融入文化育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等元素;内容科学,概念严谨,结构清晰,重难点突出,载体丰富,支撑教学目标。

A:16-20 B:11-15

C:6-10

教学组织

25

以学习者为中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基于学情分析,教学环节构思得当,教学手段与方法选取恰当,教学活动创设合理,教学评价科学;专业教学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工匠精神培育。

A:21-25

B:16-20

C:11-15

信息技术应用

15

具有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合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打造智慧学习环境;恰当应用数字化记录和分析,进行多维、智能评价。

A:13-15

B:10-12

C:7-9

特色亮点

5

理念先进,立意新颖,方法独特,恰到好处: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创新教学模式;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A:4-5

B:2-3

C:0-1

现场答辩

20

回答问题科学准确、思路清晰、逻辑清楚,聚焦主题,展现出良好的师德师风、“双师”素质、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优势,教学反思深刻。

A:17-20

B:13-16

C: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