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综合新闻 /正文

同济大学杨晓光教授莅临我校作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5-08-07    来源:校企合作部    阅读次数:66

8月7日,我校特邀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杨晓光教授莅临指导,围绕我校“全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与智慧公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邮政快递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发展,聚焦交通学科专业重构与人才培养做了专题报告。党委委员、副校长王志新,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参会,共同探讨交通类专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微信图片_2025-08-07_183319_067.jpg

杨晓光教授深耕交通工程领域四十余年,在报告中系统阐释了交通工程学科的本质内涵与时代使命。他指出,交通是支撑人类生存、生产、生活与发展的核心纽带,其本质是“位置变化过程中涉及社会、经济、技术、制度、设施的综合系统”。面对新工业革命浪潮,交通学科需以交叉融合为路径,主动拥抱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构建“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体系。

针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杨教授强调“需求牵引与问题导向”的重要性。他建议,职业院校应立足交通行业全产业链需求,避免盲目追求“宽而全”的专业布局,转而聚焦“运维管理、数据应用、系统优化”等细分领域,通过“能力体系”培养适配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例如,在智能交通方向,可重点强化“感知设备运维”“交通数据管理”“智能系统调试”等实操能力,实现传统专业与新工科的有机融合。

报告还前瞻性分析了交通行业的发展趋势。杨教授指出,随着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加速,以及低空交通、城市立体交通等新业态涌现,交通类专业需重构课程体系,将“数据思维”“系统工程原理”融入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复杂交通问题的综合素养。他特别提到,职业院校应重视“交通+信息”的跨界能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参与实际运维项目,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掌握技术应用。

在互动交流环节,公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负责人就专业升级、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与杨教授进行深入探讨。杨教授建议,职业院校可依托现有专业基础,通过“信息化改造”而非“另起炉灶”的方式推进升级,例如在道桥、监理等传统专业中融入BIM技术、智能检测等内容,实现“老树新枝”的创新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8-07_183313_965 拷贝.jpg

同济大学作为我校“全国新能源网联汽车与智慧公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联合牵头建设高校,与我校有着紧密合作关系,此次交流指导,必将进一步推动我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五金”建设步伐,助力交通类专业迈向“内涵式、特色化”发展新台阶。

(作者:薛小明 校审:杨帆 审核:白昌玺)